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和鼓励中小企业加快成长等重要论述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部署要求,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常态化开展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行动,助推企业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带动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韧性进一步强化。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立足小微企业规模基础、产业特征和提升需求,以质量认证为牵引,加强与金融信贷、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等方面政策协同,促进小微企业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持续激发企业质量创新活力和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总局组织遴选了多个地方典型经验系列视频,现选取部分予以公布。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员会在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行动中,创新开展“成熟度评价”工作,构建“测评—分类—帮扶”闭环机制。通过发布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规范》团体标准,试点开展测评诊断与分类分级,精准对接服务资源。滨海高新区首批30家企业参与,70%实现成熟度等级提升,质量管理能力显著增强。该机制以标准为抓手、以数据为依据、以实效为导向,成为推动小微企业提质增效、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做法。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以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行动作为助力全县丝网产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坚持以行风建设为统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试点推动、整体提升”工作思路,全面加强政策保障,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创新认证服务模式。通过三年努力,安平丝网产业从600多亿元突破到1000亿元以上,实现“帮扶一家、惠及一批、带动一片”的“乘数效应”,积极助力县域特色产业做优做强。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围绕特色专业镇和重点产业链,以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行动为牵引,严格贯彻落实总局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持续深入开展质量认证综合帮扶,累计帮扶小微企业5651家,解决企业需求2600余个,打造医药、食品等领域示范场景21个,助力451家企业纳入“专精特新”,培育“三品一标”认证产品58个,推出绿色食品认证产品29个,推动小微企业提质增效,促进区域产业提档升级。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以行风建设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为抓手,积极发挥质量认证技术支撑作用,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格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持续开展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行动。建立“1+2+3+4”工作机制,强化工作统筹,推动先进质量理念和质量管理模式向全产业链延伸。聚焦浦东新区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开展提升行动区域试点,推动上下游质量联动提升。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强化链式思维、着眼链上发力,推动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行动从企业“点”有效延伸至产业“链”,开展产业链认证提升试点10个,辐射带动全省120个县域重点特色产业链,服务链上企业9000余家,以“链”式提升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以行业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行动,打好精准帮扶组合拳,拓展助企惠民新举措,解决好小微企业质量痛点难点堵点658个、产业共性质量问题247个,开展区域试点34个。参与提升行动的小微企业年度营收平均提升9.64%,质量成本控制率下降4.62%,有效助推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共塑“浙里好市监”新形象。全国现场会在湖州市召开,质量认证活跃度指数(CAI)连续两年居省域第一。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